Wednesday, March 28, 2012

回帶:知死才知生

刺蝟理論?有看過這一篇嗎?


知死才知生

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- 2006-12-06 副刊 P29
面對面
健吾

  日本的學童自殺問題嚴重,自文部省日前公開一名學生的「自殺宣言」後,「自殺問題」再一次跌入「新聞周期」。

  11月中,沒有什麼特別新聞,自殺、凌虐、家庭教育、老師、學級崩壞、日本人品格等一連串的「通識討論」,一人一口一意見。

  老的看TBS電視台,「金八老師」武田鐵矢在新聞中說,要愛惜生命,再附送二十年來日劇《三年B組金八老師》所有有關校園欺凌的故事重播,提醒眾生「死去就是完結」。嫩的看《每日新聞》,找來日劇《十四歲母親》的女主角志田未來,說生命很寶貴,要珍惜生命。

  珍惜生命?選擇要死的人,有自己的哲學。《每日新聞》的調查說,受訪的69%中小學生相信,死後(包括自殺),是可以「重生投胎」,再做「人」的。今生不夠好,就想洗牌再玩過,這就是今日的小學生所想。

  如果,人都知道自己二十歲前可能會死,他們會不會用心活這二十年?

  「要人珍惜生命,可能真的需要有一個限期。」漫畫《死亡通知》的作者間瀨元朗說。

令人哭泣的漫畫

  《死亡通知》說什麼故事?話說,日本經過高度經濟成長期,日本年輕人缺乏向上的決心,有一搭沒一搭的活下去。日本政府見勢色不對,於是決定通過一條叫《國家繁榮維繫法》的法例。所有六歲的小一學生在入學的時候,都會被注射一個「國繁膠囊」。這個膠囊,一百個中有一個,會在孩子二十歲時,於大動脈位置爆開,孩子當然會即時一命嗚呼。膠囊爆開前二十四小時,政府會有「特派專員」,把「死亡通知」,統稱「逝紙」的通知書,交到「準死者」的手上,好等他們有二十四小時去完成未了願。《死亡通知》的故事,就是一個「逝紙郵差」藤本君每一次把「死神通知書」交到「準死者」手上,和每一個「準死者」的故事。

  以「死亡的恐懼」,引發「全力活下去」的勇氣?不是太本末倒置了嗎?漫畫中的世界,因為這條「國繁法」,令日本國民「自殺宗數減少」、「犯罪數字也下降」、就連「GDP也直線上升」。

  「近年,日本人對自己,甚至對他人的生命,不尊重,也不珍惜。大抵,對於長期和平而豐足的生活,(我們)應該感激;可是,人對『生命』的感覺,就愈來愈薄弱。

  「這是一個很值得擔心的狀況。所以,為了再一次令人思考『自己正在活』、『我愛的人正在活』,我寫了《死亡通知》這個故事。」間瀨說。

  《死》本來是一本漫畫周刊《Young Sunday》的客串故事,屬於間場的梅香。故事出世,就不是正印。可是,由於梅香太美太艷戲太搶,讀者反應太大,雖當不成周刊的正印,但於結集為單行本出街時,全日本斷市三個月。2006年6至9月,日本全國,新書二手,一本也沒有。原因是讀過的人都覺得「這本漫畫,很好看」、「看過,哭得很厲害」、「會哭的漫畫,也是人生第一次」……等等。日本人對所有會哭的東西,均沒有抵抗力的。所以,《死亡通知》會走紅,是想像之內。

  「題材是這樣,看過會哭出來,是必然的。可是,《死亡通知》,不只是『會哭的故事』。人,失戀會哭、比賽輸了會哭。可是,人對死亡的『哭』,是不同的。那種眼淚是一種更神聖、更莊嚴的眼淚。我很清楚這一點。如果只是做催淚的漫畫,就是一套低趣味的作品。」   可是,你真的覺得如果世上的人,知道自己可見的將來會死,真的會珍惜今天嗎?

911的啟示

  「只要人可能真正『實感』(實在地感受到)『生命』不是永恆的,人才會珍惜生命。當然,人人都知道,生命不是永恆的。可是,問題是,他們可不可以『實感』。

  「像911事件發生那年(2001年)後,紐約市原本每年平均有二千宗兇殺案,但2002年,少了五百宗。只要知道生命的價值,人便會珍惜自己的生命。讀《死亡通知》,就是希望人可以『實感』,生命是會失去的。」

  《死亡通知》是單元故事,第一個單元,就是一個中學時代被欺凌的人,忽然收到「逝紙」。他決定,要找回高中時代,欺凌過他的所有人,要一一報復。那些曾經把他褲子脫掉、用手提電話拍照的女高中生;那個曾經用他的頭當煙灰缸的男生。他們雖然已經有新的生活,他們也已經忘記學生時代曾經對一個「人」做過些那麼過分的事……。

  一幕幕「實況」漫畫,之所以可以令人哭出來,可能,只有一個原因─現實殘酷、人渺小。除了揭過漫畫哭過一場外,回到學校,如果集體要決定欺負一個人,個人可以選別的路嗎?單打獨鬥難,靠攏在一起,不正確,肩貼肩,至少也暖。心理學者篠原理沙就提出過一種日本人特質,叫「集合的無意識」。有些時候,珍不珍惜生命,喜不喜歡一隊偶像組合,是否欺凌別人,其實,是「無意識」的。

No comments: